地球
傅伯杰 研究员
地球科学奖
2022年
1.获奖项目: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效应
黄土高原是我国典型生态脆弱区,干旱缺水、土壤侵蚀严重,揭示土地利用结构与水土过程的相互作用是有效开展水土保持的科学基础。以退耕还林为主的大规模植被恢复以来,碳水过程及其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成为新的挑战。傅伯杰及其团队通过野外观测与调查、遥感监测和模型发展等多种手段,创立了“格局-过程-服务”的综合分析方法,在土地利用类型、坡面、小流域和区域多个尺度上开展了土地利用结构与水土过程的相互作用研究,系统阐明了土地利用格局对土壤水分、养分和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发展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方法,揭示了植被恢复过程中固碳与产水服务的权衡关系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确定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水资源承载力阈值,发现目前植被恢复规模已接近区域水资源可持续承载力阈值;研发了具有生态系统服务定量评估、土地利用管理情景模拟、优化决策等功能的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综合评估与优化模型系统,提出了面向生态系统服务多目标优化的土地利用配置方案。研究推动了自然地理学从定性结构到定量过程研究的发展,引领生态系统服务研究深入到过程机制和综合集成,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提供了关键科学依据。
2.获奖人简介:
傅伯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1958年生于陕西省咸阳市,1982年1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大学和英国Stirling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美国西密歇根大学荣誉博士。现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5年当选英国爱丁堡皇家学会外籍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20年当选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荣誉会士。
傅伯杰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他长期潜心于地理学综合研究并应用于生态保护恢复实践,开拓了“格局-过程-服务-可持续性”的综合研究范式,定量揭示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系统阐明了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演变机制及其效应,创新发展了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分析方法与区域集成模型,为我国脆弱生态区生态保护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恢复模式和技术途径,对我国生态保护和恢复政策的制定做出了重大贡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和2020年,均为第一获奖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洪堡奖章”等,被评为“科技盛典-CCTV 2019年度科技创新人物”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